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庆建党百年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毛岸英
返回

庆建党百年 |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毛岸英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上海人民志愿军纪念馆开设《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学习专栏。

本系列第二十二篇《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毛岸英》。年仅28岁的毛岸英,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和成千上万把生命留在朝鲜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以身许国,永垂青史!他代表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永垂不朽,他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我们青年一代。

少年命运多舛,自强不息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切身体会到贫苦大众生活的艰辛也使得他比同龄的孩子成熟许多。

始终是普通的一个兵

1946年1月,毛岸英23岁时,回到了阔别18年之久的毛泽东身边。

初回国的毛岸英很“洋气”,懂俄语、英语、德语,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会跳交谊舞,写得一手狂草体好字,为人处世不拘小节。

毛岸英到延安后,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吃惯了洋面包的毛岸英,开始学着睡农民的土炕,和农民一样干农活。

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毛岸英随中央机关北撤,按毛泽东的安排去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

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1947年11月6日,毛岸英化名“杨永福”,随时任中央土改工作团团长康生到达山东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李桥村,指导土地革命运动。

当时他的身份是康生的情报员和联络员。在阳信期间,毛岸英从未表明身份,朴实、亲和地融入到人民群众中。

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初,当毛岸英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开赴朝鲜时,他向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参军上战场。彭德怀后来称毛岸英为,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离家前,出于保密的要求,也为了不让妻子刘思齐担心,毛岸英没有将参军赴朝的事情告诉她。

毛岸英辞别时,刚与他结婚不到一年的刘思齐不会想到,这是她与丈夫的永别。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正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里紧张工作。突然,4架敌机向大榆洞袭来。当时,毛岸英等四人正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毛岸英与作战参谋高瑞欣未能及时逃脱,不幸葬身火海,时年28岁。

年仅28岁的毛岸英,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和成千上万把生命留在朝鲜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以身许国,永垂青史!他代表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将永垂不朽,他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我们青年一代。